[ 藥用植物野菜種類 ]
順序
|
品項
|
順序
|
品項
|
順序
|
品項
|
順序
|
品項
|
1
|
白馬齒莧
|
10
|
川七
|
19
|
綠寶石
|
28
|
龍鬚菜
|
2
|
白莧
|
11
|
赤道櫻草
|
20
|
小葉藜
|
29
|
昭和菜
|
3
|
紅莧
|
12
|
土人蔘
|
21
|
角菜
|
30
|
紫蘇
|
4
|
鳥莧
|
13
|
巴蔘
|
22
|
山芹菜
|
31
|
山當歸
|
5
|
綠地瓜葉
|
14
|
南瓜芯
|
23
|
瓦氏鳳尾蕨
|
32
|
紅藜
|
6
|
紅地瓜葉
|
15
|
過貓
|
24
|
甜波菜
|
33
|
赤珊瑚(小人蔘)
|
7
|
黃金地瓜葉
|
16
|
紅鳳菜
|
25
|
明日葉
|
34
|
青葙
|
8
|
龍葵
|
17
|
白鳳菜
|
26
|
小山苦瓜
|
35
|
大花
咸豐草
|
9
|
落葵
|
18
|
大陸妹
|
27
|
山蘇
|
|
|
↑紅色為資料不足或無資料
[ 藥用植物野菜種類介紹 ]
1. 白馬齒莧
|
![]() ![]()
白花馬齒莧為田園中蔬菜之一,其生命力旺盛沒有蟲害,只需澆水、施肥、除草就能長得很好,在春季十字花科蔬菜受紋白蝶危害之下,其與地瓜葉可充當葉菜類蔬菜食用之一。在一般市場也有人在賣這種白馬齒莧,而目前部份餐廳也有「寶釧菜」這道「新新菜餚」。其開白色的花也蠻可愛的,但採取食用時最好採摘其未開花較嫩的莖葉。
草名:白馬齒莧
別名:白豬母乳、長命菜
科別:馬齒莧科
效能:解熱、利濕、解毒、降壓
主治:糖尿病、膀胱炎、菌痢腹瀉
一或二年生草本,莖多分枝,直立或傾臥,除了葉腋之外,全體光滑無毛,葉互生或對生,長橢圓狀倒卵形或匙形,先端鈍或圓,形狀像馬齒;花朵頂生,白色,包裹在總苞中,蒴果蓋裂,種子多數。從前很多養豬人家一方面為了降低成本,一方面為了番薯、番薯葉有時實在難求,因此採取大量無需耗本的馬齒莧來充當飼料,於是乎有『豬母乳』之名。 馬齒莧既能餵豬也能養人,荒年或戰亂時拿它來救荒甚為理想; 在中藥方面,它的用處甚廣,能治各種皮膚病、婦女病,也能解毒、消炎、利尿等好處多多。
豬母乳有淺紫紅色和淺綠色二種,味酸(尤其淺紫紅色品種)性寒,佐餐或入藥,均以淺綠色品系的「白花豬母乳」較佳,除了酸度較低外,藥效也較好。 |
2. 白莧
|
![]() 莧菜可食,是可口蔬菜,可退熱通便、清血解毒、散毒、散血消腫、清熱、解熱、利濕、利尿、清肝明目、利竅、殺蟲毒,可治痢疾、二便不通、牙痛、跌打、帶下、目翳、赤痢、下消、白帶、淋濁、眼疾、蛇傷。 莧菜品種大致分:紅莧菜、白莧菜(青莧菜),台灣常見品種有:雙色莧菜、花莧菜、臺農1號、臺農2號(金豐)、農友虎莧(虎斑莧)...,還有野生的刺莧、野莧菜、鳥莧、青莧、凹葉野莧菜。
3. 紅莧
|
學名:Amaranthus spp.
科名:莧科Amaranthaceae莧菜屬
英名:amaranth
別名:杏菜、荇菜
植物特性:一年生草本,紅莧葉綠中帶有紫紅斑。
![]()
民間驗方介紹:
用鮮莧菜 50~100 克 ,搗汁或水煎濃縮,
酌加白糖或蜂蜜調味服用,可治咽喉痛、扁桃腺炎。
用莧菜
可治產後腹痛。
常用紅莧菜煮湯服食,
對血絲蟲病下肢象皮腫、甲狀腺腫大,久服有效。
將紅莧菜 200 克 ,加水4碗煎煮至1碗,溫服,
對子宮頸癌有輔助療效。
用鮮莧菜葉加白糖搗爛,敷於患處,每天換藥 2~3 次,
可治瘡癤腫。
以鮮莧菜葉搗爛,加 適量蜂蜜調勻,
敷於小腿潰瘍患處,每天換藥 1~2 次可有療效。
4.鳥莧
|
![]()
5.綠地瓜葉
|
科別:旋花科
別稱:紅山藥、番薯、過溝菜
用途:食用、保健
效能:補中益氣、通便秘、清熱、解毒、利濕 主治:根治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莖葉治便秘、便血、乳汁 ![]() |
6. 紅地瓜葉
|
|
![]() |
8. 龍葵
|
科別:茄科
學名: Solanum nigrum L.
別名:烏甜仔菜、苦葵、天茄子、水茄
一年生草本,高50~
![]()
龍葵的用途:1 嫩莖葉煮食,是非常可口的野菜
2 莖葉有解熱、利尿、解毒之效,也可外敷腫毒及跌打損傷等。
龍葵的逸事:1 生鮮植物體及未成熟的果實。誤食會瞳孔放大、頭暈、噁心、口乾舌燥、喪失知覺與說話能力;急性者引起致命的呼吸系統麻痹、腹部抽筋、嘔吐、腹瀉等症狀。
2 全省低海拔荒野、路旁、耕地邊乃至屋頂上均有其蹤跡,極為常見。
龍葵何處尋:如其餘的野花,只要無人干擾,族群散見校園各角落,若干擾則消失無蹤,但是別慌,強韌的她們,總會為自己尋得一處安身立命之所,哪天總會與她們不期而遇。
9. 落葵
|
![]() 【別名】木耳菜、胭脂菜、 胭脂豆、藤菜、蕎葵、紫角葉 【分類】落葵科,落葵屬 【産地】原産亞洲熱帶地區(中國南方、印度等地)。 在非洲、美洲栽培較多。中國栽培歷史悠久,在公元前300年即有關落葵的記載。目前中國南方各省栽培較多,在北方也有栽培,一直列入稀特蔬菜。 【形態習性】喜溫暖濕潤和半陰環境,不耐寒, 怕霜凍, 耐高溫多濕,宜在膽沃疏鬆和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中生長。 形態:一年生草質藤本,莖纏繞,葉肉質,近圓形。 【繁殖栽培】通常用播種繁殖,少量可用扦插繁殖,植株常生不定根,扦插容易。 家庭栽培管理簡便;大量栽培參看下文。 【應用】觀賞、蔬菜、藥用。 觀賞:落葵為蔓性草本, 紫紅色莖葉, 淡紅色花朵和紫黑色果實、頗為可愛,適用於庭院、窗臺陽臺和小型籬柵裝飾美化。 幼苗或肥大的葉片和嫩梢作蔬菜食用(木耳菜)。該菜鮮嫩軟滑,營養豐富,有清熱解毒、利尿通便、健腦、降低膽固醇等作用。
10. 川七
|
![]()
川七之嫩葉可食用, 是餐廳常見之野菜佳餚。
11.
赤道櫻草
|
![]() 學名 : Asystasia gangetica. 分佈 : 原產於馬來西亞、熱帶非洲 分類 : 爵床科
型態 : 半常綠小灌木,植株高度約30~
功效 : 清熱解毒 清血活血 消腫散瘀 通血脈 治血瘀 腫瘤 心血管疾病 花期 : 夏至冬季開花 日照 : 日照需充足,性喜高溫,生育適溫23~30度C。 管理 : 每年早春或花期後做修剪;冬季需溫暖避風,避免寒害。 繁殖 : 繁殖可用扦插法,春至夏季為適期,剪未開花之頂芽或中熟枝條作插穗,扦插於河砂,保持濕度,約經 2~5 週能發根。 |
12.
土人蔘
|
![]()
學名 :Talinum triangulare Willd.
名由 :土人蔘因主根粗大如人蔘因而得名
分佈 :原產熱帶美洲
分類 :馬齒莧科
品種 :本為庭園觀賞植物,在1915年前後引入台灣,現以馴化產於全省原野的野生植物。
型態 :為一年生或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
全株光滑無毛,莖葉柔軟多汁,連花莖可達
用途 :具有治療氣虛乏力,體虛自汗,脾虛泄瀉,肺燥咳嗽,乳汁稀少,尿毒症,多尿症之功效。
性味:甘,平。
花期 :春、夏(有時延至秋季)兩季開花
繁殖 :可採種子播種或母株分株及扦插繁殖,9月上旬播種者約10天發芽,扦插苗發芽最快,在花穗抽出時,即可採收。
13.
巴蔘
|
![]() 科屬:為馬齒莧科植物,巴蔘菜全草。 生態:為多年生草本。高可達五十公分,全草肉質,全體無毛。葉圓柱形而易分枝,葉青綠色,輪生,無葉柄,橢圓狹長,先端鈍,全緣,主脈凹陷,葉面光滑膠肉質,葉背主脈明顯襯托,側脈左右分明。花生於葉頂端,粉紅色,微帶香氣,花期不長,二至三天即凋謝,蒴果成熟時灰褐色,種子數顆,為數不一。本草很容易繁殖,以扦插法,二星期後即可採收,剪取新幼枝葉(留母株),供食用。一星期後由煎取處長出新芽,如此一年四季,均有新幼芽枝葉,採收不竭。根部:主根如人蔘白嫩直入土中,因其味與「吧蔘」相似,故名「巴蔘菜」。(註:發現—播種子栽培者,根粗健而肥,扦插法之根,鬚根多且無主根)花期六至七月,果期九至十月。 產地:原產印度,傳至中國,新近引進本省各地零星栽培供應需求。 歸經:入肝、心、脾、肺、腎諸經。 用量:鮮品每次三至 性味:甘淡、溫、微涼、無毒。本菜鮮汁或單味水煎效果卓效。 功能:清熱、涼血,補氣血、解毒、醒腦,促進食慾,消炎、消瘡毒、消除疲勞、抗癌、防癌、剋糖尿、防感風邪,防老化、防癡呆健忘、狀陽、防高低血壓、自律神經失調、保肝解酒、健腦。 主治:腦神經衰弱,癌症末期體弱、白血病、肝硬化、肝癌、胃癌、各種癌症、健忘症、地中海貧血症、腦震盪貧血症、糖尿病、老人癡呆、痛風、痔瘡、便秘。 |
14.
南瓜芯
![]() |
15.
過貓
|
![]()
細嫩翠綠莖葉食用,纖維少品質佳,產期集中在夏季,雨水越多生長越佳,是風天最佳的綠葉蔬菜。過貓菜藥用:效用:利尿、散結、固胃、健脾。治胃病、心胸鬱悶、發育不良。全草煎服,解熱去鬱結,並為婦人產後藥。過貓菜根莖粗大,被有褐色鱗片,葉柄叢生,葉片結構及形狀隨著成熟度而有很大的不同,幼葉為一回羽狀複葉,最後長成三回羽狀複葉。孢子囊群分布呈線形,由薄的孢膜所保護。
16.
紅鳳菜
|
![]()
17. 白鳳菜
|
18. 大陸妹
|
![]()
《功效》涼血、止血、清熱生津、利尿、通乳等。
《主治》小便不利、胃熱口渴、尿血、乳汁不通、痔瘡、便秘 |
19.
綠寶石
|
綠寶石,學名栗豆樹,原產於澳洲,別稱澳洲栗、元寶樹把它叫做元寶樹,是因為它的種子類似元寶的形狀,因此取了這個名字用來討吉利。屬於中喬木,為奇數羽狀複葉、小葉互生,葉形為披針狀長橢圓形,長約8~
![]() 別稱 : 澳洲栗、綠寶石、元寶樹 學名 : Castanospermum australe 名由 : 把它叫做綠元寶,是因為它的種子類似元寶的形狀,因此取了這個名字用來討吉利。 分佈 : 原產於澳洲 分類 : 蝶形花科 型態 : 屬於中喬木,為奇數羽狀複葉、小葉互生,葉形為披針狀長橢圓形,長約8~12公分,全緣、革質。另莢果長達 用途 : 栗豆樹的幼株可當小盆栽,作為室內植物;成株可長到 日照 : 幼株耐陰,日照約50~70%;成株日照須充足 管理 : 性喜高溫,最適宜生長的溫度為22~30度C。 栗豆樹苗的觀賞重點在於膨大的基部種球,以及生長出的芽芽,所以須保持乾淨、光澤,每日澆水時小心泥水噴濺,並保持盆中表面平整。 水份 : 適合種在疏鬆肥沃的壤土或砂質壤土,排水須良好。 冬季忌長期潮溼。 施肥 : 生長期每2~3個月施肥一次 繁殖 : 播種法繁殖,春、秋兩季最合適 |
20.
小葉蔾(狗尿菜)
|
小葉蔾 Chenopodium serotinum L. 藜科
藜科植物的花通常細小,花被片或有或無,顏色與植株無異(綠色),很難引人注意。可是他們卻是一群繁殖力強的物種,在鄉下到處橫生。農人視其為雜草,見之必除之而後快。本科中尤以通稱小葉灰藋的小葉蔾最為常見。在農田裡,繁衍之盛,有時還會讓人誤以為是刻意種的呢!小葉藜俗稱狗尿菜。
![]() 藥用:全草有去濕解毒,解熱,緩瀉之效。治瘡瘍、腫毒、疥癬、膚癢、痔疾、便祕等。 性味:全草:甘、苦、涼。效用:全草:清熱利濕,止癢透疹,解毒,殺蟲。治風熱感冒,肺熱咳嗽,腹瀉,細菌性痢疾,蕁麻疹,疥癬,濕疹,白瘢風,蟲咬傷,濕毒,疥癬搔癢。
21.
角菜
|
![]()
外型酷似芹菜,可當食用蔬菜也是藥用植物。食用以嫩葉和葉柄為主,有一股特殊的味道,煮湯極為清甜,常用和蛋一起,做成角菜蛋花湯;且可袪風止咳、活血和瘀、消腫解毒的功效,內服和外用皆可。全年均可生產,11~3月為盛產期。
|
22.
山芹菜
|
學名:Oenanthe Linearis Wall
別名:細本山芹菜、山芹、莖芹、香山芹、山芹菜又稱鴨兒芹 營養成分:水份、蛋白質、脂肪、醣、纖維、灰質、鈣、磷、鐵、維生素A、B1、B2、C、菸鹼酸 ![]() 自然療效:清血、降低高血壓。
山芹菜:原生種,自生於海拔一千餘公尺以下的森林邊緣,道路兩旁開闊地,或者生長於其他灌叢底層,尤其以後者葉柄變得更長,反而較有食用價值,現在有民間栽培者,在各大觀光區的餐廳,或者市集均可購得,人工栽培者以遮光網,讓葉子照不到陽光,葉柄濫長增長,吃食時口感更嫩,更具經濟價值。本來為北部、中部各族原住民的野菜,現在已經很普遍成為各地民眾嗜食的野菜,尤以炒牛肉的料理最受好評。栽種時只要灑種子,再摘除發育不良的幼苗,靜待其他健康的苗長大即可。
23.
瓦氏鳳尾蕨
|
學名:Pteris wallichiana Ag.
科名:鳳尾蕨科(Pteridaceae)
屬名:鳳尾蕨屬(Pteris)
別名:三叉鳳尾蕨、苦蕨、三腳柱
原產地:日本、印度、馬來西亞、新幾內亞、中國大陸、菲律賓、 薩摩亞群島、台灣。
![]()
著生環境:生長於林緣或空曠潮濕的環境,如地生、邊坡、林下。
用途:葉形優美具觀賞性、造景。嫩葉作蔬菜食用。可以藥用,藉此收斂胃腸,治肝病。
類型:多年原生宿根性草本蕨類植物。
莖:小苗生長迅速。根莖短縮直立或斜上,先端密生褐色鱗片。
葉:葉簇生,大型,為2回羽狀深裂,葉片掌狀分歧呈五角狀闊卵形,葉身長及寬可達
孢子囊:孢子囊群沿裂片頂部以下3/5的葉緣著生,有假孢膜位於末裂片邊緣,呈線形。
|
24.
甜波菜
|
外觀其實與菠菜不像,但口感類似菠菜,耐炒食,入口回甘,適合炒沙茶與肉絲入菜。
![]() |
25.
明日葉
|
![]() 明日葉的部份成份,可增加免疫體、抵抗力、防止膽固醇抑制酸性,分泌淨血,對緊張性胃酸過多,胃潰瘍都有幫助。 |
26.
小山苦瓜
|
|
27.
山蘇
|
學名:Asplenium nidus L.
科名:鐵角蕨科
又稱:鳥巢蕨、山蘇花、歪頭菜、雀巢羊齒
台灣原產地:原產我國及東南亞一帶,自生於全省中低海拔以下山地之樹上或岩石上山區。
![]()
利用:根據常食用山蘇花嫩葉之經驗者謂:山蘇花是一種具有利尿、預防高血壓、糖尿病的食物。以營養之觀點,山蘇花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及鈣、鉀、鐵質。之外,還含有膳食纖維,是現代人之健康飲食所加強攝取的成分。
28.
龍鬚菜
|
龍鬚菜:紅藻,龍鬚菜科,學名Gracilaria chordia,藻體可長達
![]() 產地:主要集中於花蓮縣花蓮市郊、吉安鄉、鳳林鎮 食用方法:食用嫩梢煮食。 園藝性狀:為隼人瓜(佛手瓜)植株莖蔓之嫩梢約15~
29.
昭和草
|
![]()
別名:神仙菜、野木耳
學名:Crassocephalum rabens (Juss. ex Jacq.)
原產地:臺灣
生活習性:一年生草本
校園分布區:遍布校園
用途:可食用,治各種發炎症,外用消腫解毒
昭和草屬於菊科,昭和草屬,相傳在二次大戰期間,日軍為長期在臺灣作戰,特
地以飛機在寶島上空撒播其種子,時為昭和年間,因以得名。 株高30-80㎝,莖葉柔軟多汁,基部葉呈羽狀深裂,葉緣有不規則鋸齒,頭狀花
紅褐色,下垂性,全部由細瘦的管狀花所組成,特徵極為明顯,瘦果有白色冠毛
,能四處飛揚散布,以擴充地盤。 昭和草可以說是野菜中的佼佼者,幾乎全株可食,幼苗或嫩莖葉洗淨,或以大蒜
素炒,或加肉絲齊炒,味如茼蒿,百吃不厭,頭狀花未開前採下,以麵粉、蛋汁
調勻,油炸食用,味道亦佳。較成熟的莖枝去皮後切段,既可炒食、煮食,也可
醃漬成小菜,滋味足以媲美一般蔬菜。 昭和草繁殖力及適應力驚人,全省海拔
30.
紫蘇
|
![]() |
31.
山當歸
|
![]() 別名:異葉茴芹、鵝腳板、土當歸、野當歸 青當歸、濱當歸、毛當歸、辛甘菜
【藥理作用】同屬植物茴芹所含之茴芹油可作芳香性驅風劑,並有抗真菌作用;茴芹油還對胃腸運動、分泌功能有促進作用;又可用於支氣管炎作保護劑。
【性味】辛,溫,無毒。 【功用主治】行氣溫中,祛風除濕,活血消腫。治胃痛,胸腹冷痛,風濕麻木,筋骨疼痛,跌打損傷,腫毒,瘰疬。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2~5錢;研末或浸酒。外用:搗敷。
32.
紅藜
|
![]()
紅黎葉及穗成熟時顏色鮮豔美麗,生長千變萬化,從嫩綠到綠→鮮綠→鮮紅→暗紫→金黃→到夕陽紅,成植株高度大約
在台灣目前只有少數屏東縣與東部原住民部落種植,大約每年一、二月播種,生長期約三個月。
紅藜有季節性且耐旱的特性,可做主食、釀酒、藥材、佳餚、飲料及花材、頭飾等功用,是和原住民生活不可分離的植物。
三地門選定紅藜花做為觀光代表植物,是原住民傳統的農作物。
經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與數所大學之教授研究,證實「紅藜」是全方位的高營養、高機能保健食品。
屏東科技大學教授郭耀綸研究紅藜指出:
紅藜的莖、葉及花穗主要為紅、橙、黃、紫,主要的色素是甜菜色素,
文獻上記載,甜菜色素可治療腸胃、肝障礙、糖尿病、腸抽筋、咳嗽、支氣管疾病和氣喘,並且有很高的抗氧化能力和抑制腫瘤效果。
據分析,紅藜的營養價值極高,他的膳食纖維高達14%,為燕麥的3倍,地瓜的6倍,優於大部分的穀類。(膳食纖維,具有可以幫助降低膽固醇、改善糖尿病、抑制大腸癌的發生等功效);紅藜蛋白質含量高達14%,與小麥相當,而為稻米的2倍;礦物質方面,紅藜含鈣特別豐富,高達2,523 ppm,為稻米的42倍,燕麥的23倍;鐵質與鋅的含量也很高,分為地瓜的11倍與8倍;
紅藜還有一項特色,他含有稻米等多數穀類所欠缺的高量的人體無法自行合成的必需胺基酸,所以可以在米飯中加入紅藜補充。
這些必需胺基酸,例如離胺酸、纈胺酸和組胺酸等,其中離胺酸(lysine)為稻米的5倍,而離胺酸可幫助鈣質吸收,促進膠原蛋白合成,幫助抗體、荷爾蒙及酵素的製造,所以米製品中若添加臺灣藜,可以彌補離胺酸的不足。
經實驗證實可以預防老化、心血脂與留住青春。紅藜種子有胺基酸微量元素和膳食纖維,葉子的部份有抗氧酵素。
這個台灣藜研究團隊次第完成了栽培、種系鑑定等研究項目,並於民國97年將紅藜正名為台灣藜。而伴隨著這個台灣藜研究的開展 ... 具體而言,台灣藜能有效達到降低膽固醇,降低肝指數,紓解焦慮,降血壓,減緩老化以及提高免疫力等功效。
|
33.
赤珊瑚(小人蔘)
|
|
34.
青葙
|
![]() 青湘是野草,繁殖力超強無比,以我個人管理自己的農園就很害怕青葙的侵入,它的種子只要一進來,有些水分就自行發芽長出一堆小幼芽,往往必須趁著未開花前除去,才能根絕後患。 因此有關青葙的種植,很簡單的方法:只需在花盆中播種,保持植土的濕潤,在陽光日照下,很快就能長出。應該不須用到有機土培養土就可以長得很好。
35.
大花咸豐草
|
![]()
別名:大花咸豐草、大花咸豐草、鬼針草、同治草、白花婆婆針、黃花霧、蝦箝草、黃花母、符因頭、瘋女人(台語)、赤查某、南方草、錦洲草、刺針草
原產地:琉球 分佈:台灣全島各地
用途:咸豐草是青草茶重要的原料之一,也可以當藥材,功能是清涼退火,全草有疏表清熱、解毒、利尿、散瘀之效,治盲腸炎、肝病、糖尿病、咽喉腫毒、腸炎、子宮炎、感冒。
|